全面控烟刻不容缓 健康传播助力"无烟中国"研讨会举办
北京2023年10月30日 /美通社/ --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烟草每年可致使逾800万人死亡,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烟草。而在中国,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国每年的吸烟致死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200万。面对烟草产生的危害,我们该如何应对?10月29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健康传播助力"无烟中国"研讨会暨中国控烟媒体报道手册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就烟草的危害、推进无烟立法的难点及机遇以及媒体应如何做好控烟相关议题报道展开分享与研讨,此外,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编写的《2023中国烟草控制媒体报道手册》也同步发布。
吸烟导致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超百万 控烟刻不容缓
提到"吸烟有害健康",人人都熟知。然而,吸烟会如何威胁到我们的健康,许多人或许并不清楚。研讨会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介绍,肺癌分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与吸烟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心型小细胞肺癌,关联性高达95%以上。此外,长时间被动吸入二手烟、遭受三手烟暴露则有可能患非小细胞肺癌和周围型肺腺癌。作为全球卷烟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名世界第一,2022年,吸烟导致我国超100万人死亡,因此,控烟刻不容缓。
从事肺癌诊疗工作四十余年,支修益教授表示,如今我国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仍低于30%,因此肺癌的三级预防就至关重要。支修益教授介绍,一级预防是包括控烟与抵制被动吸烟在内的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二级预防则是通过胸部CT筛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癌,三级预防主要是规范临床诊疗,重视治疗后的康复和定期复查。"过去我们更重视肺癌的三级预防也就是到了医院怎么进行规范化诊疗,现在我们强调要把肺癌防治的关口前移,希望更多医生、医院关注并参与到控烟工作和肺癌筛查工作中来。"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烟草控制问题是一个既迫切又复杂的挑战。烟草不仅对个体的健康构成威胁,也给国家的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控烟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无烟立法地方先行 多地吸烟率明显下降
面对吸烟带来的危害,我们该如何行动,才能实现全面无烟?对此,多位与会专家表示,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全面无烟是有力举措。上海市较早开展了无烟立法工作,2010年通过立法正式控烟,2016年第一次修订,实现室内场所全面禁烟,2022年第二次修订,将电子烟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陈德表示,数据显示,无烟立法后,上海市的控烟效果有了明显提升,2010年开始控烟立法前,室内禁烟场所违规吸烟率近40%,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降到了12.3%,此外,上海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也从立法前的26.9%下降到2022年的19.4%。
陈德还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动无烟立法的案例。他介绍,香港自80年代开始无烟立法,推行近40年来,其成人吸烟率已经下降到10%以内,而香港地区的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连续多年达到全球最高,其科学研究也显示,严格的控烟监管对于地区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有着直接贡献。
公众健康意识提高 我们离全面无烟立法有多远?
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此外《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也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无烟立法需要民意基础,北京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前主任刘泽军提到,北京市之所以能够较早出台控烟法规,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北京市的调查显示,不仅不吸烟的公众支持控烟立法,绝大多数的吸烟者也表示了支持,可以说正因为此,北京才能比较顺利进行控烟立法。
那么从更广的范围而言,要建设一个无烟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分享了一项针对公众对控烟观念的研究。基于对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对控烟态度的调查,郑频频发现,这些年来,我国控烟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那就是公众对于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已经有比较强烈的感知,公众普遍知晓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认为吸烟和二手烟不会引起疾病的人不到1%,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可以在孕妇和未成年人面前吸烟,半数以上人群认为吸烟本身就不文明,无烟社会规范在初步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公众比以往更支持公共场所无烟政策,85.7%的研究对象表示在过去十年间,公众比以往更支持公共场所无烟政策。公众既支持控烟条例的出台,更期待控烟条例的有效实施,希望把无烟立法纳入国家爱国卫生条例。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公众已经认识到无烟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靳雪征介绍,目前我国地方出台控烟相关的法规449部,其中省级控烟相关法规有24部,虽然这些法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无烟环境的保护。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全面无烟立法,我国实现全面无烟立法的难点在哪?又面临哪些机遇?对此,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就这一话题展开圆桌讨论。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疾病中心控烟办公室前主任姜垣认为,推进全面无烟立法需要打"组合拳",目前推进这一议题还面临多方力量博弈以及公众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还不够高等难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青斌则从全面无烟立法可能有哪些机遇的角度进行了分享。王青斌认为,立法需要动力或者有助推的机制。而如今推动无烟立法最大的动力就在于国家和人民对于健康的重视,无论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还是百姓对于健康的高度关注,都有利于推动全面的无烟立法。此外,王青斌表示,从立法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如果能推动国家层面的全面无烟立法也是一个高效率、大产出的举措。
助力健康传播 烟草控制媒体报道手册发布
要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并推动无烟立法,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李玮表示,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报道传达科学的、可信的信息,不仅能够唤起公众对控烟问题的关注,还能推动更加严格的控烟法规的出台,助力更加有效的控烟政策的实施。
研讨会上就"如何做好中国特色的控烟报道"这一话题,多位多年从事控烟及公共健康领域报道的记者进行了分享。参与讨论的多位记者表示,控烟这一领域有非常多值得报道的议题,《财经》杂志高级记者孙爱民表示,最新控烟技术、对吸烟影响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值得报道的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张思玮表示,控烟报道需要拓展更多信源,希望有更多公共卫生、卫生经济学、临床医学以及NGO组织的专家能加入进来。《健康报》记者张磊表示,健康教育需要"知、信、行",要持续加强报道去推动控烟行动的落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新闻中心记者张恪忞表示,媒体在做健康传播时应知道用户是哪些人,要把传播内容转化为用户听得懂并且喜欢的方式,运用更多元的传播形式。
为了帮助媒体快速了解控烟领域基本事实,高效准确报道控烟相关议题,本次研讨会上,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编写的《2023中国烟草控制媒体报道手册》也同步重磅发布。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哲敏介绍,该手册共分为关键概念与术语、基础事实与数据、中国控烟近期重点议题以及资源库四个方面,以期帮助更多媒体从业者快速了解控烟领域的基本概念与基础事实、识别我国控烟领域的重要议题、获取查阅相关信息的权威渠道。
与会嘉宾对手册的发布表示了肯定,支修益教授表示,这本手册展示了中国控烟相关数据和媒体报道数据,引领了健康中国行动,同时他也呼吁媒体应加强对控烟议题的报道频率与强度,持续关注控烟领域助推"无烟中国"建设。姜垣表示,媒体应关注控烟领域一些新的议题,同时加强深度报道。陈德也表示,控烟领域有很多新的议题值得关注,比如控烟与健康、控烟与生态环境、控烟与城市治理等等。王青斌呼吁,希望媒体及卫生经济学家能够关注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所带来的巨额财政支出问题,特别国家医保因此产生的经费投入,有可能抵消了烟草行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