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把疾病“走没”吗?
邻居张叔叔一段时间前曾接受过高脂血症的检查,后来又患上了动脉粥样硬化。身体问题越来越多。张先生心情非常不好。医生建议他每天出去散步。他坚持要他在一段时间内改善病情。张大叔对此半信半疑,但经过一个月的坚持,血脂真的恢复了正常。
事实上,有很多关于步行的研究。与很少运动的人相比,患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43%,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31%。因此,步行往往对你的健康非常有益。
但步行不是普通的慢走,要达到强身健体、抗病的效果,就必须进行适度的强度训练,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训练是什么?
美国体育协会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要求成年人每天步行10,000步,而我国则要求
成年人每天的累计步数不应少于6000步,运动时的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20至180次。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岁-180岁之间。
而每周锻炼的次数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尽量选择快步或慢跑,让身体"倾倒"起来,从而带动全身,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为了达到健身效果,有些人长时间不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是非常危险的。运动员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对有异常血管的中老年人,这很容易导致事故。
此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每天走一万步。对于超重、关节问题或体质差的中老年人来说,过度追求步态可能会造成膝盖损伤。这一群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量。
起初,10分钟内1000步的速度慢慢地从10分钟过渡到1000米,然后从快走到慢跑,从一周开始到每周三次,然后逐渐过渡到每周五次。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手机计步器显示10,000步,但实际上,手机上的步数与你实际移动的步数有很大不同,位置和重心的变化可能会使手机开始"计数步骤",所以不要太依赖上述数据。